目前,无论在人医临床,还是兽医临床,都出现了很多中西药同用的情况,也出现了不少中西药组方配伍的中西药复方制剂。
中、西药在物质基础和生物活性上没有本质的区别,但涉及到指导用药的中医药学和西医药学两大理论体系,因此,往往把中西药复方制剂做为一个特殊的命题来研究和阐述。
一、中西药合用的历史与现状
十九世纪中叶,西医、西药大规模地传入我国。中西医汇通派的代表人物、近代中医临床名家张锡纯大胆应用西药与中药配伍,为国内最早应用的中西药合用实例。随着中西医药结合的进一步深入,中、西药物应用于同一患者身上的现象非常普遍。据北京市中医医院的统计,该院用汤剂为主并用西药的患者,占服用汤剂患者的13.63%,用中成药为主并用西药的患者,占服用中成药患者的24.70%,用西药为主并用中成药的患者,占用西药患者的57.34% 。
目前,中西药物合用,除了以上的临床处方外,更突出的表现为由中、西药配伍形成的中西药复方制剂:如用大黄与苏打配伍组成大黄苏打片,用于调理肠胃,治疗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用麻黄素、黄芩素、甘草酸铵、白果叶、异丙嗪等制成麻杏黄甘片,有镇咳祛痰、平喘之效;用金银花、板蓝根、扑热息痛、扑尔敏等组成复方感冒灵,有清热解毒之功效。
我国兽医界于50年代开始应用大黄、龙胆、番木鳖、人工盐等组成健胃散,用以治疗牛、羊的前胃弛缓等病症。自八十年代始,我国两广地区研制了不少兽医中西药复方制剂,可见,中西药合用、中西复方制剂的研究是临床应用的客观需要,也是医学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中西药合用的理论依据
1、中、西药学及中、西药的特点 讨论中西药合用的理论依据,首先必须弄清中、西药学及中、西药各自不同的特点。中药学是由临床功效直接总结归纳出来的,能直接地指导药物应用和生产;对药物的选用,强调辨证论治,遵照理、法、方、药的程序,方中药物构成一个功效整体“复方”与机体的综合状况“证”相对应。
中药有性味、归经、升降、浮沉等性能表述;功效则用中医药学术语如“补中益气”、“清热解毒”等表述。 西药学是以实体分析为特征,药物的结构与功效的关系(构效关系)相当程度上是由实验生物学研究结果为主归纳总结出来的;对药物的选用,突出的依据是症效对应。
西药的性能则以其物理、化学性质表述,如酸碱性、溶解度等;功效和使用规律则以现代科学为基础的西医药学术语表述,包括生理指标如“升高血糖”、病理指标如“抑制细菌”、生化指标如“降低转氨酶”等。
2、中西药合用的基础 如上所述,中、西药学有着各自不同的特殊性,但中、西药做为作用于机体的物质,有如下的普遍性:一、从物质基础看,作用于机体的物质单元都是化合物分子;来源均有天然产物和人工合成产物,均有混合物和单体。二、从生物活性基础看,作用对象都是动物体,都是通过影响机体的生化代谢过程进而影响生理和病理等状况的改变。这就为实际应用方面中、西药物合用和中西复方制剂的研究提供了可能性。
3、中西药合用理论依据的探讨
中西药合用可以综合运用方中药物,发挥整体作用,这与中药复方的应用有共同之处。许多临床工作者认为部分中西药合用时,以中药主治本、西药主治标,相互配合,有标本兼治之功。这些都可以用中医药理论来解释。看来,中西药的合用可以用中医药学理论作为依据。然而,如果用西医药的理论来判断中西药合用的价值,则会由于中西药合用以后构效关系等不清而难以解释。
三、中西药的合理配伍
中药组方配伍分君、臣、佐、使药,各药之间起到相须、相使、相畏、相杀的作用。中西药做到合理配伍,其间亦有相类似的情况发生。从目前中西药配伍使用的实际情况分析,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1、提高疗效,有协同和增效作用 2、降低西药的毒副作用,使用药更安全 3、减少中、西药物的用量,降低成本 4、降低使用抗生素产生的耐药 5、扩大适应范围 6、缩短疗程
四、中西药的配伍禁忌
中医药理论认为,某些中药之间存在着相恶、相反的作用,比如“十九畏”和“十八反”,中西药配伍时也有此类问题。相互之间存在配伍禁忌的,不宜制成中西药复方制剂使用,临床上亦应尽量避免合用,现将部分中药与西药的配伍禁忌概括如下:
1、存在互相拮抗作用,降低疗效。
(1)从药效学看,不合理的中西药配伍可导致药效发生变化。
(2)从药代动力学角度看,某些中西药物合用影响某些药物在体内的分布、代谢、吸收与排泄。
(3)从药物本身的物理、化学特性看。
2、相互作用增强或产生毒副作用。
(1)使毒副作用增强
(2)增加毒性较大的药物的吸收率,增强毒性
(3)产生毒副作用
五、中西药复方制剂质量标准的研究 一个好的中西药复方制剂,不但要做到疗效好、安全性高,还要做到质量可控,即应有切实可行的质量标准。在中西药复方制剂质量标准的制定这个问题上,应该充分借鉴中药质量标准的制定方法。
六、中药提取物与西药联合使用 中西药复方制剂是中西药物及其理论不断融合的产物,是医药学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新药研究、开发的重要突破口。随着分子生物学和提取技术的不断进步,有效控制中药质量的途径之一是直接使用中药提取物,这样不但可以保证质量的稳定,还大大减少了中药的用量,使其添加在饲料中成为可能,同时,在充分了解提取物有效活性成分之后,选择可以广泛配伍目前养殖中所使用的抗生素的中药成分,提高药效;减少毒性和抗生素的添加量,降低抗生素残留及药残对动物及人类自己的健康造成的危害,无疑是非常好的一个办法。